地理科学学部2018级本科生人文地理综合实习圆满结束

发布日期:2021-07-28   |  浏览次数:

2021年7月8日至7月16日,地理科学学部2018级45名本科生在苏州市、上海市顺利开展了人文地理学综合实习,实习队伍中包括一名我校文学院的同学以及一位来自台湾省的交换生。朱华晟老师、周尚意老师、朱青老师、张华老师,以及同济大学的陆希刚老师、华东师范大学的胡德老师在实习过程中为同学们悉心讲解、答疑解惑,研究生助教岳嘉琛、王小坤、段明远等负责日常生活管理,为整个实习提供强大的后备支撑。

人文地理综合实习为期九天,从苏州到上海,同学们积极进行实地调研、收集问卷、制作地图、分析研讨等各项实习活动,亲身实践了课内学习内容。

一、第一站:苏州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是太平洋在线会员官方网已经建设四十年的实习基地,镇域面积不大但地理要素典型,在这里实习可以将局地观测方法应用到更大的区域之中。此次实习包含垂直实习、水平实习、专题地图调查等多方面的内容。

1、垂直实习(7月9日)

在7月9日的东山垂直实习的过程中,朱华晟老师首先帮助同学们分析了东山镇产业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东山镇有“三地六水一分田”之称,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较少;同时,东山临近太湖,受其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

为了进一步了解东山镇的农业生产情况,朱华晟老师带学生们观察了垂直层面上不同尺度的农业景观。从湖湾路到莫厘峰顶,农业生产逐渐由精细到粗放。海拔较低时农户倾向于种植规模较大的人工枇杷林、林下茶,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海拔较高时农户对农用地的管理强度减少,农业景观以杨梅树、板栗树为主;再上升至一定高度,生态防护林替代了人工种植的农产品。东山镇垂直尺度的土地利用变化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在市场、制度、技术等作用下,在自然基底上形成的地带性农业生产格局。


QQ图片20210725142329

朱华晟老师讲解



垂直实习土地利用格局变化


2、水平实习(7月10日)

7月10日,人文地理水平实习正式开始。朱青老师带学生们走过老街街道,观察两边保留的文物古迹以及古建筑,分析城镇化扩张带来的商业中心的迁移的过程。过去以商业功能为主的街道空间,如今逐渐转变为本地居民的居住空间。

周尚意老师提出“尺线景记分”的实习考察口诀,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去观察、记录人文地理景观。

尺(尺度),是确定观察对象的空间尺度单元,以及与不同尺度空间单元的关系;

线(路线),是设计合理路线将空间单元中重要的节点、景观串联起来;

景(景观),是研究问题需要观察的景观对象及其特征;

记(记录),是基于研究的问题确定记录的信息的类型;

分(分析),是利用各个人文地理部门专业课的理论知识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分析。

周老师将东山镇人文地理特点归纳为“山三层、平三种、商三迁、入三移、村三级、路三移、人三源、宗塔三、居三类、工三期”,帮助学生们初步建立区域的空间意象。


QQ图片20210728012343D:\桌面\QQ图片20210728012343.jpgQQ图片20210728012343

 朱青老师讲解                                              周尚意老师讲解


3、东山专题地图小组调查(7月9日~7月12日)

为了进一步开拓同学们的地理学思维,锻炼同学们的野外实习技能与制图能力,本次实习特别设置东山专题地图小组调查。小组调查分别由朱华晟老师、周尚意老师、朱青老师指导产业经济、文化旅游、城乡规划三个主题,每个主题之下分设若干小组,并于7月12日形成阶段性成果汇报。三位指导老师以及张华老师、东山中学的孙绫老师对同学们的汇报进行了现场点评。

各小组研究主题多样,包括东山枇杷种植适宜性评价、东山古树名木区位及观赏价值评价、东山历史街区保护发展策略等等。通过实际考察与访谈,同学们深入了解东山镇各类要素的空间位置,并在课题中尝试融入“以人为本”的思想。


273DB7D0531FFA645DCB3D920D212140QQ图片20210725142329

 实地调研                                                     专题地图汇报


二、第二站:上海

上海作为近现代迅速崛起的长三角核心城市,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因此本次实习的第二站确定为上海。实习有幸请到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陆希刚老师、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的胡德老师,老师们带领师大地理学子对上海不同时期的居住模式、青浦区的发展进行实地考察学习。

1、上海市不同时期居住模式考察(7月14日)

7月14日,陆希刚老师带同学们了解上海市居住模式的演化,从中探寻出上海不同时期的居住环境特征与生活方式,包括老式里弄、新式里弄和花园洋房。

首先同学们对北外滩居住区进行实地考察。北外滩作为旧时公共租界的东区,航运发达,多为工人群体居住的老式里弄,被称为“下只角”。老式里弄具有石库门等典型标志元素,面积狭窄,设施配套较差。

随后实习队伍来到了山阴路和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作为租界的中心地带,其设施配套完全,多为中产阶级居住的联排新式里弄和独栋花园洋房。之后同学们还参观了新顾村大家园和西欧小镇,这两处居住区分别体现了老城区工人集中拆迁安置的用地紧张状况和具有特色规划的新镇居住区形态。

通过一天内对不同居住区的观察,同学们对上海的印象也从国际大都市变得更加多面和立体。


D:\大三下\学习\人文实习\新闻稿\地图.jpg地图53E233749F6D3FDDAB135E7B5E706719

陆希刚老师讲解现场                                         胡德老师讲解现场


2、青浦区、松江区发展趋势(7月15日)

7月15日上午,胡德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考察青浦区水城门、规划展览馆。结合青浦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核心区的战略地位,老师帮助同学们分析了上海市与周边城市的动态联系,提出在高质量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青浦区正在从“上海之源”到“上海之门”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下午,实习队伍前往松江区G60科创云廊项目进行考察学习。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较为全面地了解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发展历程、发展举措、发展成效与重点产业,认识到在上海市打造卓越全球城市、长三角大力推进协同创新的背景下,G60科创走廊将成为我国重要的创新策源地。

青浦区、松江区虽然都属于上海的外围地区,却都在区域中承担着重要功能。胡老师引导同学们以小见大,从两个市辖区的发展历程与规划设想中窥见整个上海市的前世今生。新时代从不同尺度赋予了上海联系国际、联通国内、带动区域的使命,也赋予了地理人从不同视角开展科学研究、助力区域发展的责任。

3、上海西岸中央活动区规划(7月16日)

7月16日上午,同学们来到上海西岸,领略黄浦江畔高品质中央活动区的风采。上海西岸位于徐汇区黄浦江畔,是“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中承载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高品质中央活动区。在乘坐观光车一览水岸风光后,同学们登上西岸智塔45层,跟随工作于西岸集团的北师大2010级校友李倩,对西岸的历史变迁、产业布局与建设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在“规划引领、文化先导、生态优先、科创主导”的理念指导下,上海西岸实现了由封闭老旧的生产岸线向开放活力的生活型岸线的华丽转身。在人文地理学综合实习的最后一天,在坐落于江海交汇处的上海,同学们看到了城市的更多可能,也感受到了城市规划的魅力与意义所在。

结语

为期九天的人文地理综合实习圆满结束,这次综合实习对同学们来说意义非凡。一方面,太平洋在线会员官方网、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老师们的悉心讲解让同学们用不同方式观察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与变化;另一方面基于野外考察设计专题地图,锻炼了学生们从观察问题、探索问题、再到用地图可视化表达和分析的地理学基本素养。这次难忘的实习经历为同学们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相信同学们能够以实践深入研究,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做一名有温度、有深度的地理人!


cf1a71b55c015b2f6119d4a52b10421QQ图片20210725142329

垂直实习合影                                                    水平实习合影


地图3cbb1de2772264debb3966a833f296e

           专题地图汇报合影                                  上海市不同时期居住模式考察合影


                               QQ图片202107251423297b50117a742638c2e703aaa3ff3ca68

                                                    上海松江区合照                                                 上海西岸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