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研究生午间学术沙龙2022年第12期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2-06-11   |  浏览次数:

为促进优秀研究成果的交流,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创造研究生学术交流的机会,2022年6月2日上午11时,由自然资源学院优秀青年人才委员会和地理科学学部研究生第八党支部联合举办了第12期研究生午间学术沙龙。由于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本次午间学术沙龙通过线上方式进行。主持人刘志锋副教授简要介绍了本学期的午间学术沙龙计划蔡家庆何源两位报告人的汇报内容,报告正式开始。

蔡家庆同学汇报的题目为“德令哈地区柏树山不同生境气候对祁连圆柏径向生长的影响”。树木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主体,其生长除受自身遗产特征控制外,还所处生境的影响,由复杂地形引起的生境异质性可导致树木生长限制因子的差异。为揭示不同生境气候对祁连圆柏径向生长的影响,该研究基于所采58棵树的113根树木年轮的样芯,采用距离采样点最近的德令哈气象站1957-2018年前一年10月到当年9月的总降水量、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作为水热参数,基于所获取的树木年轮宽度年表,运用相关分析构建祁连圆柏径向生长与年尺度和月尺度气候的响应关系;建立岭回归模型,解译各气候因子对祁连圆柏径向生长的贡献,以分析生长-水热条件响应关系。研究结论有:(1)不同生境的祁连圆柏径向生长均受降水的限制,5月的降水对祁连圆柏径向生长最为重要;(2)降水对地势较低的生境的祁连圆柏径向生长贡献最大;(3)低温的限制:仅出现在有利于集水和冷空气聚集的生境,如本研究中的坡度缓和凹形坡地生境。汇报完毕蔡家庆同学和参会同学就如何区分圆柏的主干以及怎样做好个人防护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蔡家庆同学的汇报


何源同学汇报的题目为“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全球湖泊水体透明度变化分析”。通过构建新型深度学习模型,克服了传统算法的缺陷,有效融合了观测数据与遥感产品。然后基于Landsat8地表反射率影像估算全球尺度的湖泊水体透明度数据集,分析了全球16475个湖泊在2014–2020年间的湖泊水体透明度(SDD)时空变化特征,并建立指标体系,分析湖泊特征与人类活动对全球湖泊透明度的影响。研究的主要结论为:(1)该研究建立的深度门控循环神经网络(DGRN)模型可准确、高效的预测全球湖泊的水体透明度;(2)基于Landsat8地表反射率影像和DGRN模型,计算了全球湖泊透明度空间分布,结果表现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3)从2014至2020年,全球湖泊水体透明度表现出下降趋势,243个湖泊SDD显著上升;392个湖泊SDD显著下降;(4)水体透明度与湖泊特征紧密相关,湖泊平均深度对水体透明度的贡献最大;在新冠疫情期间,居家隔离政策的实施导致人类活动减少,致使全球湖泊水体透明度表现出明显的正向变化。基于上述的研究结论,何源同学提出了以下几点展望:针对湖泊光学过程的理解仍然需要提高;全球湖泊无冰期仍需要更准确的评估;由于湖底反射的影响,高质量的遥感影像仍然缺乏。汇报完毕何源同学与刘志锋老师参会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何源同学的汇报


此次午间学术沙龙活动为大家提供了学术分享和展示的机会,促进了同学们之间的沟通交流。两位同学通过对自己科研成果及经验的分享,拓展了大家的专业知识,学术思路的碰撞也提高了大家科研的信心和热情。最后刘志锋老师对包括两位报告人在内的全体参会人员表示了感谢,对此次学术沙龙进行简要总结,本次学术沙龙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