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中共吉林省委联合举办了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来自首都多所高校的师生代表参加了会议。地理学部教师代表也参加了该报告会。
黄大年同志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生前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黄大年同志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今年1月8日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同时强调,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由5名成员组成,分别为吉林大学副校长孙友宏,黄大年同志科研团队成员、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于平,吉林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常务副会长任波,黄大年同志学生、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乔中坤,吉林日报记者孙春艳。他们以“战略科学家的中国梦”“地质宫不灭的灯火”“黄老师,我们想您”“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等为题,从不同角度讲述了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
孙友宏从黄大年同志学习、深造、工作、留学、归国的经历出发,讲述了他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社会贡献、班主任经历等,讲述了“拼命黄郎”的生活与工作。当他们在英国与黄大年同志交流时感慨他的成果卓著,黄大年同志表示,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自己研究的领域在中国仍处于起步或不发达阶段,自己的成就不算是成功。他回国后申请恢复党籍,希望尽快为祖国做出更多贡献。
于平从科研助理的身份出发,讲述了黄大年同志平日的温和谦逊与科研工作中的严格“无情”形成鲜明对比,也正是用这样负责任的敬业精神,回国7年间,黄大年带领团队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以他的团队研制出的我国第一台万米科学钻——“地壳一号”为标志,配备自主研制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分析一体化的软件系统,我国的深部探测能力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局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国际学界惊叹中国正式进入“深地时代”。 任波从统战工作角度讲述了黄大年同志及其家庭放弃了在英国的优越生活毅然回国,背后有许多辛酸与眼泪;他回国后热心于侨务工作,将祖国需要放在首位;
乔中坤从学生角度出发,讲述了黄大年老师在培养学生时呕心沥血,自费资助有需要的学生,鼓励同学们走出去,但嘱咐到“你们一定要出去,出去了一定要回来;你们一定要出息,出息了一定要报国。” 孙春艳记者将自己前后采访的素材积累起来,不断探寻黄大年同志的精神世界。从他父母的去世到回国后的奔波劳顿,从各个角度反映出黄大年同志立志报国、无怨无悔的初心。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地理学部分党委将以黄大年同志事迹材料为基础,结合报告会精神,以及黄大年同志纪录片《黄大年:生命,为祖国澎湃》(视频链接http://v.ifeng.com/video_7174961.shtml)在教工、学生党支部中开展内容扎实、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