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师生到国家植物园进行资源环境科学专业认知活动

发布日期:2024-03-27   |  浏览次数:

专业教育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加深其对专业认知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提升同学们对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的认识,加强专业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于2024年3月24日组织了资源环境科学本科生赴国家植物园进行植物资源的认知活动。此次考察旨在通过认识国家植物园重要的植物类型,增强同学们对植物的识别能力。本次实践活动由黄永梅教授和王佩教授带队,资源环境科学及部分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生态水文与水资源、中药资源党支部、生物地理与资源生态党支部共计30余人参与此次活动。早上8点整,全体同学准时集合,在老师们的带领下乘坐大巴前往国家植物园。



9点左右,师生们顺利抵达国家植物园南园,也是中科院植物所所在地。中科院植物所的陈文俐研究员向大家介绍了中科院植物所以及植物标本馆的基本情况,提到就该馆藏标本数目和整体规模而言,名列亚洲地区植物标本馆之首;就馆藏种子标本的数目而言,位居世界第三,在国内外植物分类学研究领域中,特别是在东亚植物的研究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后同学们在陈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部分最新制作的入侵植物标本以及植物所历史回顾与成果展览室。看到老一辈科学家为中国植物研究作出的努力、听到老师讲述相关的研究事迹,大家都由此受到鼓舞,被科学家忘我的精神境界打动。


随后,大家参观了中科院植物所科学数据中心,杨嘉洁老师向同学们详细展示了“植物物种全息数据库”“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万)”,指出这是侯学煜院士、张新时院士等3代、200余位科学家历经30多年艰辛工作完成的科学成果。该图展示了中国植被的全貌,包括55种植被类型、960种群系类型和2000多种优势植物的分布。基于此数据平台,杨老师随机检索向大家展示了感兴趣区域的植被类型及典型物种特征,以及对应环境温度海拔等环境信息。还向大家介绍了基于此研发的“ 花伴侣”APP,这款软件能智能识别植物物种。这是同学们第一次见到“花伴侣”的后台展示,大家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植被图的研制极大促进了植被生态学的发展,并将植被科学与相关科学联系起来,对自然资源管理、环境监测、基础研究和其他公共服务而言至关重要。

紧接着在植物所博士生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南院“温室植物”。一路上大家惊叹于植物的奇特与多样性,有茂盛的藤本植物、挺拔的草本植物、水生植物,还有多肉的旱生植物,以及各种各样的花朵,形状各异、颜色艳丽。植物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同时也让大家意识到保护环境和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珍惜和尊重每一种植物,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中午天空虽然下起了小雨,但是师生们用完餐后,依然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植物园北园。尽管气温有丝丝寒冷,但同学们都保持着高涨的热情。黄老师带领大家首先来到了曹雪芹纪念馆,随后向同学们介绍着路上看到的一些典型植物的特征与习性。黄老师告诉同学们如何从植物的花朵、果实和实物的形态特征去分类和辨识植物,例如如何辨别山桃树和杏树的树干形态差异,如何通过花瓣特征来区分迎春花和连翘等植物。在整个参观过程中,黄老师一直引导大家参观并解释园区内典型植物的特点,激发了同学们对植物的浓厚学习兴趣。最后,黄老师和王老师带领全体同学来到北纬40度地理标志处,大家一起合影。


此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认识到植物资源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也让大家感受到植物的奇妙之处,激发了大家对大自然的热爱。未来学院将继续组织类似的专业认知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帮助他们在理论与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