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2020级资源环境科学本科班圆满完成土地资源综合实习

发布日期:2023-08-28   |  浏览次数:

2023624日至7月1日,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2020级资源环境科学专业8名本科生在姜广辉老师和周丁扬老师的带领下,赴河南省郑州、平顶山等地顺利完成了土地资源综合实习。本次实习围绕自然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性质,注重锻炼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从事自然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利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对已学专业基础课的感性认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对已学专业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专业兴趣,为学生后续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月末的中原大地,骄阳似火,万木葱茏,太行山脉和华北平原相映成辉。6月25日,实习队伍刚下高铁便马不停蹄地来到了郑州市荥阳市广武镇张庄村,考察了解土地整治与美丽乡村如何有效结合,如何通过土地整理解决留守老人多和闲置房屋多的问题。实习队伍首先来到了张庄村党群服务中心,参观了张庄村的土地利用整体布局;随后,实习队伍参观了几户典型居民的闲置宅基地,这些宅基地形态多样,面积也各有不同,张庄村采用多种经营方式盘活这些资源,修葺成各式各样的特色民居,提供了多样化的住宿服务;在参观途中,老师们也对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特征作了讲解,并带领同学们调研了耕地“非粮化”的情况。同学们都对张庄村土地整理的成效表示惊叹,相信这座经过蝶变的村庄,以土地整理为抓手,可以书写出村美、家美、人更美的和谐诗篇。



张庄村调研土地整理与美丽乡村建设

26日,实习队伍前往平顶山市郏县渣园乡。实习队伍首先来到渣园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这是于2019年5月成立的河南省第一家乡级规划委员会。同学们察看了规划委员会对农村建设用地、宅基地用地的审批规则、审核台账、规划许可证等归档资料,工作人员也同时向我们介绍规划委员会的工作制度、议事规则及其工作成效等,同学们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在杜庄村,实习队伍参观了日间照料中心、村民俗博物馆、知青园、说礼堂、农家书屋等公共设施,这些公共设施都是依据规划委员会的引导下盘活的村庄闲置土地资源。随后实习队伍来到了仝楼村,与村“两委”成员就村庄人居环境、土地利用情况等问题面对面交流,同学们纷纷表示仝楼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好、群众动员足、生活习惯改善,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高,跟自己以往对农村的认知有很大的不同,体会到了以土地整治为抓手对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巨大作用。



渣园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向工作人员咨询宅基地有关问题

27日,实习队伍首先来到郏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该项目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目标,不仅实现了水系连通、河道清障等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而且提高了沿线农田灌溉保证率,使之成为粮食高产稳定区;水系沿线的村庄也成为了“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宜居宜人”的幸福家园,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乡村旅游也快速发展,多渠道增加了群众的收入。接着,实习队伍又前往当地现代农业科技园,了解到先进技术增强了农业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并且将大棚蔬菜的亩产量提高了25%以上,有效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在姚庄回族乡礼拜寺村,同学们考察了当地小麦和烟叶套种的耕作方式,这种方式既保障了粮食生产,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当得知长期种植烟叶会使土壤肥力下降后,同学们又争先恐后地依据自己所学知识对如何保持土壤地力提出改进建议。



现代农业科技园讲解农业先进技术

27日至28日,同学们选取了昨天参观的杜庄村和仝楼村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农户调研,主要通过农户访谈、地籍制图的形式调研村庄土地利用特点、“一户多宅”等,进一步寻找村庄存在的主要土地利用问题和潜力、土地利用结构和格局调整方向等,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在杜庄村,同学们深入了解村集体组织和村民对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的看法和实际情况,结合自身所学向当地村委会反映了一些未曾发现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在仝楼村,同学们就“南水北调”工程对当地土地利用的影响、乡村振兴产业等问题展开调研。在此期间,同学们还参观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纪念馆,了解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对土地利用、乡村面貌、耕地生产水平等方面的巨大改变。28日下午,实习队伍在住处召开讨论会,同学们简要汇报这两天在杜庄村和仝楼村的调研情况,老师们边听边问,也与同学们就调研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展开深入交流。老师们表示,近年来郏县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施“拆旧复垦”“双违”整治、“一户多宅”治理、宅基地超占面积治理等“四步走”战略,打出了一套做好新时期农村“土地文章”的组合拳,破解了耕地保护与发展用地的矛盾,提升了自然资源治理能力和水平,郏县的土地利用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仝楼村调研“一户多宅”治理情况

29日,实习队伍离开郏县,前往新乡市原阳县太平镇菜吴村,在村支部书记兼种粮大户吴振邦的带领下,参观了村里的高标准农田及其附属设施。在田地里,吴书记详细介绍每种农用设施的用途及其使用方法,并耐心地向实习队伍介绍种植品种、种植技术等情况,在水稻节水灌溉、立体种植、良种繁育方面,通过实行“稻蛙共养”“稻鳅共养”“稻蟹共养”等生态种植模式,既提升了水稻品质,也提高了当地水稻种植的积极性。同学们也是听得津津有味,对吴书记介绍的农用设施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时不时也向吴书记请教农业种植的一些细节。下午,实习队伍驱车前往林州市太行大峡谷,车辆在盘山公路上蜿蜒上升,上升至最高点平台,实习队伍在老师们的指引下,观察周边太行山地形地貌,远眺林州盆地全貌。老师让同学们通过目测分辨林州市土地利用类型,提出林州市土地利用可能存在的问题。



菜吴村聆听吴书记讲解高标准农田建设

30日,实习队伍来到红旗渠,在老师的带领下,依次拾级而上,沿步道察看红旗渠,思考红旗渠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对林州市土地利用的影响。随后,实习队伍走进展馆,参观了展览内容,红旗渠不仅仅帮助林州市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的突出矛盾,同时使得林州市的耕地面积和耕地质量得到极大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工业用地的增长。



红旗渠青年洞参观考察

返回学校后,实习队伍结合“土地利用中政府有为和市场有效孰轻孰重”的辩论赛对本次实习进行了总结。这次实习带给同学们的不仅是一次融合多门专业知识的野外实习,更是一次生动的社会实践。这次实习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自然资源管理综合素养,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让大家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的责任和使命。



京师科技大厦辩论赛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