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铎金声讲坛之“科学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沿海地区灾害风险:挑战与机遇”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3-09-21   |  浏览次数:

2023年912日上午,北师大基础教育地理学科共同体中学地理云端金声讲坛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的特邀主讲人是国际科学理事会未来地球计划执行主任地理科学学部教授叶谦,讲座题为“科学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沿海地区灾害风险:挑战与机遇”。讲座由北师大地理学科共同体学术委员会委员组织,北师大地理科学学部部长助理杨晓帆教授主持,共有200北师大校的教师在线参与,共同探讨了沿海地区灾害风险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未来的应对措施提供了宝贵的见解。讲座的成功举办为深入了解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大挑战,尤其是涉及沿海地区的风险和机遇,提供了重要学习平台。



叶谦教授的讲座围绕“沿海地区灾害回望”“全球气候变化科学发展简史”“沿海地区新型灾害风险:挑战与机遇”三个方面展开。首先叶谦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沿海地区的定义与特征,并以中国为例,重点阐述了中国沿海地区的特征与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风暴潮、海冰、海浪等海洋自然灾害,以及台风、高温热浪、低温冰冻等气象自然灾害);并以近几年的事件为例,进一步介绍了台风(中国、美国)、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大西洋海洋热浪(英国)和沿海地区新型灾害产生的影响。叶谦教授特别指出,全球变暖也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加速、极端天气频率增加、沿海沼泽和湿地消失以及河口三角洲地下水盐度升高



气候变化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更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在讲座的第二部分,叶谦教授介绍了全球气候变化科学发展简史,解答了三个关键科学问题,即:“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什么是全球气候变化”,尤其强调,气候是人为的、主观定义的,而天气是客观的、可以直接感知的叶谦教授对过去40万年、过去2万年和过去200年的温度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剖析,说明全球气候是在不断变化的,并且会发生突变。大陆漂移(千万年尺度)、地球运行轨道(2万年尺度)、太阳活动(十年尺度)、行星碰撞等外部因素以及温室气体内在因素都可能对气候系统造成影响。因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全新定义,即:人类活动造成的变化。



三十年来,全球的气温仍然在缓慢上升。发达国家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其主要影响表现为经济损失大幅度上升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为受灾害影响人数较多。在讲座的第三部分,叶谦教授以日本的3·11地震和2008年中国南方冰雪雪灾为例,强调灾害链会加剧灾害的影响,地球和世界都已经进入危险区





最后,叶谦教授指出,人类不可逆的发展趋势可能在未来给应对气候变化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如人口的增加(特别是沿海城市人口)会导致人口结构失衡等社会问题,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快速”城市化以及新技术的发展等都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叶谦教授呼吁,面对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多时空尺度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共同合作,培养多学科背景的青年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