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2日上午,第十五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在广西南宁师范大学圆满闭幕。本次联合实习由湖南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和南宁师范大学承办,从2024年7月28日开始至8月12日结束,时长共计16天。实习以“城湖山江海,寻道湘黔桂”为主题,跨越湘黔桂三省,总行程约2500公里,共有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的20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实习。太平洋在线会员官方网地理科学学部鲁瑞洁教授带领陈木祺、汪芊芊、冯嘉璐、冯婧瑜、柳柽、杨星宇共6名本科生参加了本次实习。
实习路线示意图
实习队伍合影
学部参加联合实习的师生合影
湖南段的实习从长沙出发,途径岳阳、张家界等地,至花垣县结束。在这为期六天的行程中,同学们考察了岳麓山、橘子洲、三一集团和铁建重工、洞庭湖区、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等,就长沙山水洲城的城市格局、橘子洲的发育过程、洞庭湖区堤垸的演变历史和人水之争、洞庭湖流域水文特征和科学观测实验以及张家界地貌的发育演化过程等重点问题聆听了多位专家教授的报告和讲解,并进行了研讨和汇报。
值得一提的是,受台风“格美”带来的持续降雨影响,7月28日19时湘江2024年第4号洪水形成。在湘江和洞庭湖区的考察中,同学们近距离观察了长期困扰洞庭湖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亲身体会了洞庭湖堤垸内的粮食生产需求和堤坝外严峻的洪水威胁之间的矛盾,充分感受了解决洞庭湖人水之争问题的复杂性和急迫性。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也要“感谢”这场台风为同学们送来了一堂最生动真实的实践课。
湖南师范大学专家讲解岳麓山地质构造和湘江水文特征
2024年8月2日下午,实习队伍正式开启了在贵州段为期五天的实习。“喀斯特”无疑是贵州段实习中最突出的关键词。围绕这个关键词,我们走进了集“大、奇、全、美、贵”奇幻瑰丽于一身的中国溶洞之王——织金洞,深入学习了织金洞岩溶洞穴发育的水文地质构造、洞穴沉积物成因及其在古气候变化研究等方面的科学价值;我们还深入花江峡谷这片中国最典型的石漠化地区之一,观察了在喀斯特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发生的植被破环、水土流失、岩石裸露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贫困,感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艰难和坚韧不拔;我们参观了关岭喀斯特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重点考察了花江大峡谷的形成演化过程、地质地貌结构,以及石漠化成因、空间分布、治理措施、治理成效;我们还来到了贵州喀斯特景观分布最密集的“大贵州滩”,认识了以罗甸大小井为代表的喀斯特上升泉的地质成因,进一步强化了对喀斯特地表地下“二元”结构的理解。
此外,实习队伍还围绕湄潭县龙凤村与金花村的乡村振兴和茶产业发展、浙大西迁历史、遵义会议会址与红色记忆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考察和交流讨论。
龙凤村书记介绍该村的振兴和发展
花江干热河谷景观
2024年8月7日到8月12日,实习队伍在广西展开考察。在由山到海的考察路线引领下,我们参观了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并重点考察了大石围天坑及古地下河溶蚀形成的马蜂洞,深入了解了高岭坡旧石器遗址及其所处的百色盆地地质构造背景,认识了位于中越边境的德天瀑布多级跌水特征和形成原因。在南海边,我们先后考察了北仑河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怪石滩基岩海岸和钦州茅尾海大蚝养殖区等地,并聆听了有关红树林遥感监测与保护修复等方面的报告和讲解,对广西滨海地带的地质背景、地貌演化、生态环境特征以及发展保护策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社会经济方面,北部湾地区是我国西部关键的入海通道,也是我国面向东盟国家的重要窗口。为此,我们实地探访了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平陆运河、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中国—越南交界处的口岸城市——东兴市,深刻认识了钦州港区建设的宏伟蓝图和广西外贸产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建设中的平陆运河
“怪石滩”基岩海岸地貌考察
此次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综合考察了实习区域的城、湖、山、江、海,实地探寻了区域地理要素及区域人地系统的格局、过程和机理,探究了二三阶梯过渡带、大湖地区、多流域交汇地区、山江海交汇地区的复杂地理特性,特别强调了自然与人文要素交互、地域差异与区域综合等地理学思维的培养,必将成为同学们求学生涯中的一段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