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作者 | 论文题目 | 期刊名称 |
1
|
曹红斌 | 北京大气PM2.5载带金属浓度、来源及健康风险的城郊差异 | 环境科学 |
2
|
柴琳娜 | 联合PROSAIL模型和植被水分指数的低矮植被含水量估算 | 遥感学报 |
3
|
陈学泓 | 遥感影像云检测网络泛化性能研究:以DeepLabv3+为例 | 遥感学报 |
4
|
程昌秀 | 黄河流域人地系统研究的大数据支撑与方法探索 | 中国科学基金 |
5
|
程昌秀 | 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及时空变化 | 生态科学 |
6
|
程宏 | 新月形沙丘表面粒度特征对沙丘发育规模及风向变化的响应——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新月形沙丘为例 | 太平洋在线会员官方网学报(自然科学版) |
7
|
程杨 | 北极地区地缘经济关系演变研究 | 世界地理研究 |
8
|
程杨 | 健康老龄化的“地方”实践 | 科技导报 |
9
|
丑洁明 | 人-地系统模式耦合中数据时空匹配方法的新探索 | 科学通报 |
10
|
崔喜红 | 野外自然条件下探地雷达识别植物根系的有效性研究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11
|
戴特奇 | 青藏高原市域综合交通优势度评价及空间特征——以林芝市为例 | 地理科学进展 |
12
|
戴特奇 | 北京市出租车运量分布的时空格局及生成机制 | 地理研究 |
13
|
狄振华 | 塔里木河下游长期输水条件下河流剖面地下水埋深估算 | 干旱区地理 |
14
|
董卫华 | 地图线状要素眼动识别的朴素贝叶斯方法 | 测绘学报 |
15
|
董卫华 | 用于智能驾驶的动态场景视觉显著性多特征建模方法 | 测绘学报 |
16
|
杜鹃 | 近40年大尺度气候因子对中国洪涝灾害的可能影响 | 太平洋在线会员官方网学报(自然科学版) |
17
|
方修琦 | 社会-生态弹性视角下的历史气候变化影响社会发展机制 | 第四纪研究 |
18
|
方修琦 | 灾害文化的历史继承性 | 史学集刊 |
19
|
房德琳 | 珠三角地区PM2.5浓度估算及其健康效应分析 | 生态学报 |
20
|
高翠微 | “中学地理信息技术实践”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
21
|
高翠微 | 高中生地理野外实践能力测评框架的构建与实证分析 | 中国考试 |
22
|
高培超 | 空间玻尔兹曼熵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 地理学报 |
23
|
高晓飞 | 低吸力段土壤持水特性测定方法的比较 | 灌溉排水学报 |
24
|
葛岳静 | 多尺度视角下的印度地缘环境解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 世界地理研究 |
25
|
宫阿都 | 1980—2015年扎龙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分析 | 太平洋在线会员官方网(自然科学版) |
26
|
龚吉蕊 | 内蒙古荒漠草原防风固沙服务变化及其驱动力 | 生态学报 |
27
|
郭彦 |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land-surface perturbation methods in short-range ensemble forecasts |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
28
|
何春阳 |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三十年:过程、影响和可持续性 | 地理学报 |
29
|
黄崇福 | 在救灾智联网中推测信息孤岛救助需求强度的空间信息扩散模型 | 自然灾害学报 |
30
|
黄庆旭 |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的官厅水库流域开放水体动态研究 | 太平洋在线会员官方网学报(自然科学版) |
31
|
黄永梅 | 海拔对青海湖流域群落水平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 | 植物生态学报 |
32
|
贾坤 | 基于遥感与生态服务模型的青岛市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 | 遥感技术与应用 |
33
|
江源 | 不同去趋势方法对基于Dendrometer数据的茎干水分动态分析的影响——以白扦为例 | 植物生态学报 |
34
|
姜广辉 |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理论基础与基本框架 | 测绘科学 |
35
|
姜广辉 | 基于复杂性视角的国土综合整治创新机制研究 | 现代城市研究 |
36
|
姜广辉 | 基于Landsat TM/OLI影像的寿光市盐田信息提取与动态变化分析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37
|
李琳娜 | 1995—2015年中国北方边境样带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 | 资源科学 |
38
|
李琳娜 | 黑龙江北部边境样带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 太平洋在线会员官方网学报(自然科学版) |
39
|
李琳娜 | 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住宅价格的时空效应分析——以福州地铁1号线为例 | 地理研究 |
40
|
李强 | 人类活动研究的新支点:Wi-Fi数据的特点、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 地理科学进展 |
41
|
李晓兵 | 内蒙古典型草原植被和土壤特性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 中国草地学报 |
42
|
刘宝元 | Veejet80150喷头特性及其在降雨机中的应用 | 水土保持研究 |
43
|
刘宝元 | 青藏高原水力侵蚀定量研究进展 | 地球科学进展 |
44
|
刘刚 | 典型黑土区坡耕地次产流径流曲线数计算方法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 |
45
|
刘学敏 | 京津冀都市圈“三生”空间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力研究 | 生态经济 |
46
|
刘学敏 | 基于城市创新的京津冀城市群资源整合探索 | 资源开发与市场 |
47
|
刘学敏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30年来“自然资源”主题的研究脉络——基于文献计量法和知识图谱的分析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48
|
刘彦随 | 乡村振兴导向的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优化 | 自然资源学报 |
49
|
刘焱序 | 旱区人地耦合系统水-粮食-生态关联研究述评 | 地理研究 |
50
|
刘焱序 | 水—粮食—能源—生态系统关联研究进展 | 地球科学进展 |
51
|
刘颖慧 | 连续氮添加14年对温带典型草原不同深度土壤碳氮组分及物理结构的影响 | 生态学报 |
52
|
刘志锋 | 旱区城市扩展过程区位因素研究——以中国呼包鄂榆城市群为例 | 自然资源学报 |
53
|
刘志锋 | 拉萨市城关区近50年城市扩展过程对自然生境质量的综合影响研究 | 生态学报 |
54
|
刘志锋 |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土地利用分类研究——以西宁市为例 | 太平洋在线会员官方网学报(自然科学版) |
55
|
鲁瑞洁 | 青海湖湖东沙地河湖-风成沉积记录的中晚全新世以来环境变化 | 中国沙漠 |
56
|
鲁瑞洁 | 黄土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 | 地球环境学报 |
57
|
孟繁蕴 | 气候变化下川芎生境适宜性的MaxEnt模型分析 | 时珍国医国药 |
58
|
穆西晗 | 小滦河流域复杂地表碳循环遥感综合试验 | 遥感学报 |
59
|
潘峰华 | 金融化、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地理学发展 | 经济地理 |
60
|
潘峰华 | 全球金融科技产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世界地理研究 |
61
|
潘耀忠 | Hargreaves公式在中国农业区的年内回归修正 |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
62
|
史培军 | 中国暴雨洪涝灾情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 地理学报 |
63
|
史培军 | 湖北气候与管理因素变化对棉花单产影响的区域差异 | 地理研究 |
64
|
史培军 | 再论青藏高原近地表大气相对氧含量影响因素的贡献率 | 科学通报 |
65
|
史培军 | 1970 —2019年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人员伤亡时空特征及其贡献率分析 | 灾害学 |
66
|
宋金平 | 基于耦合关系的县域乡村发展格局与优化——以寒亭区为例 | 人文地理 |
67
|
宋金平 | 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 地理研究 |
68
|
宋金平 | 瑞丽、畹町口岸区城市扩张过程与特征 | 地理研究 |
69
|
宋长青 | 人文地理研究中时间阶段划分的量化工具与应用 | 经济地理 |
70
|
宋长青 | 环印度洋区域国家地缘经济格局分析 | 地理学报 |
71
|
宋长青 | 不同尺度下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以山东省为例 | 经济地理 |
72
|
宋长青 | “可持续社会指数”的研究综述与展望 | 地球科学进展 |
73
|
苏筠 | 明清时期中国东部高温事件年表重建和分析 | 古地理学报 |
74
|
苏筠 | 1928~1929年河南旱灾时空范围与社会影响过程重建 | 第四纪研究 |
75
|
苏筠 | 1929—1930年中国极端冷冬事件的重建 | 古地理学报 |
76
|
孙睿 | 基于GF-1和Sentinal-2时序数据的茶园识别 | 农业工程学报 |
77
|
孙睿 | 植被光能利用率遥感估算 | 遥感学报 |
78
|
唐海萍 | 不同刈割频次对旱作混播人工草地群落特征的影响 | 中国草地学报 |
79
|
唐海萍 |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 太平洋在线会员官方网学报(自然科学版) |
80
|
陶军 | 耕地和林地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差异——中国区域的整合分析 | 生态学报 |
81
|
王民 | 基于OECD课程图谱的我国高中“人文地理”内容分值热图分析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
82
|
王民 | 基于OECD课程图谱的我国高中“地球科学”内容分值热图分析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
83
|
王帅 | 植被光能利用率:模型及其不确定性 | 生态学报 |
84
|
王瑛 | 基于土地利用的山洪灾害损失评估模型研究 | 自然灾害学报 |
85
|
王瑛 | 基于DTW与K-means算法的河北场雨及雨型分区特征研究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
86
|
王瑛 | 山洪灾害建筑物脆弱性曲线研究进展 | 山地学报 |
87
|
王瑛 | 大棚种植户的洪涝灾害风险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 灾害学 |
88
|
王瑛 | DEM分辨率对山洪淹没模拟的影响研究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
89
|
王玉海 | 双循环新格局的实现与增长极的跃变——兼议都市圈(城市群)发展的价值意义 | 甘肃社会科学 |
90
|
韦志刚 | NCEP CFSv2 对北半球平流层极涡边界年代际变化特征模拟的评估 | 高原气象 |
91
|
韦志刚 | 1961—2018 年华南年和各季极端降水变化特征的比较分析 | 高原气象 |
92
|
蔚东英 | 基于OECD课程图谱的我国高中“人文地理”频次热图分析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
93
|
蔚东英 | 基于OECD课程图谱的我国高中“地球科学”内容频次热图分析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
94
|
蔚东英 | 基于“OECD学习框架2030”的我国高中“地球科学”与“人文地理”能力分值频次二元分析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
95
|
吴殿廷 | “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初探 | 中国大学教学 |
96
|
吴殿廷 | 国土空间规划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 地球科学进展 |
97
|
吴殿廷 | 京津冀文化艺术产业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 地理研究 |
98
|
吴殿廷 | 中国区域经济学:概念、特征与创建思路 | 区域经济评论 |
99
|
吴殿廷 |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旅游开发和文化传承研究 | 中国软科学 |
100
|
吴吉东 | 1978—2018年中国事故灾难死亡人口时空分布特征 | 安全与环境工程 |
101
|
谢东辉 | 基于计算机模拟模型LESS的落叶松林木质元素影响分析 | 遥感学报 |
102
|
谢先红 | 多源降水数据驱动下青藏高原径流集合模拟 | 科学通报 |
103
|
谢云 | 东北黑土区和东北典型黑土区的范围与划界 | 科学通报 |
104
|
谢云 | AquaCrop模型在东北黑土区作物产量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 作物学报 |
105
|
阎广建 | 多角度光学定量遥感 | 遥感学报 |
106
|
阎广建 | 滦河流域碳、水循环和能量平衡遥感综合试验总体设计 | 遥感学报 |
107
|
杨赛霓 | 基于CADDIES-2D的北京城区暴雨洪涝模拟及验证分析 | 水电能源科学 |
108
|
杨晓帆 |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寒区土壤水热耦合模型研究 | 冰川冻土 |
109
|
杨晓帆 | 黑河流域中游灌区含水层系统异质性对地表热通量和温度的影响模拟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110
|
杨晓帆 | 基于水文集成模型ParFlow的黑河流域下游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模拟研究 | 安全与环境工程 |
111
|
杨扬 | 基于WorldView-2影像估算黄土高原六道沟小流域退耕还林(草)后的切沟发育速率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
112
|
杨扬 | 切沟侵蚀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
113
|
杨扬 | 激光衍射法与湿筛—吸管法测定中国3种典型土壤粒径分布的差异分析 | 水土保持研究 |
114
|
姚云军 | 基于U-Net深度学习方法的火星沙丘提取研究 | 国土资源遥感 |
115
|
叶爱中 | 基于地形加权的降水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
116
|
叶爱中 | 水源涵养内涵及估算方法综述 |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
117
|
叶涛 | NEX-GDDP和CMIP5对青藏高原地区近地面气象场历史和未来模拟的评估与偏差校正 | 高原气象 |
118
|
叶涛 | 全国主粮作物减产风险评估与保险费率厘定研究 | 保险研究 |
119
|
叶涛 | 牦牛雪灾天气指数保险支付意愿研究——以青海省玉树州为例 | 农业现代化研究 |
120
|
于德永 | 水足迹与水资源可持续性研究进展 | 太平洋在线会员官方网学报(自然科学版) |
121
|
于德永 | 青海省清洁能源发电潜力及价值分析 | 资源科学 |
122
|
于德永 | 科尔沁沙地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约束关系分析 | 生态学报 |
123
|
张朝 | 基于逻辑回归的地震滑坡易发性评价—以汶川地震、鲁甸地震为例 | 灾害学 |
124
|
张光辉 | 从土壤侵蚀角度诠释泥沙连通性 | 水科学进展 |
125
|
张光辉 |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年限对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的影响 | 水土保持学报 |
126
|
张华 | 中国跨省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 | 地理科学进展 |
127
|
张锦水 |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云检测方法 | 测绘通报 |
128
|
张科利 | 喀斯特地区黄壤坡面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 | 水土保持学报 |
129
|
张科利 |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喀斯特地表微地形特征及其侵蚀响应 | 水土保持研究 |
130
|
张科利 | 喀斯特坡面生物结皮发育特征及其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 应用生态学报 |
131
|
张科利 | 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技术集成及其多尺度综合配置 | 水土保持通报 |
132
|
张立强 | 基于多任务学习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筑提取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
133
|
张强 | 中国旱灾风险定量评估 | 生态学报 |
134
|
张文生 |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小分子拮抗剂研究进展 |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
135
|
张文新 |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长江经济带生态风险研究 | 太平洋在线会员官方网学报(自然科学版) |
136
|
张吴明 | 改进YOLOv3模型的GF-2卫星影像车辆检测 | 测绘科学 |
137
|
张晓通 | 基于随机森林方法的中国地表短波辐射估算 | 太阳能学报 |
138
|
张正涛 | 中国七大地区“气候变化—作物产量—经济影响”综合评价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
139
|
张卓栋 | 河北坝上地区坡面尺度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 | 水土保持研究 |
140
|
赵晗萍 | 基于共享数据平台的云南漾濞和青海玛多地震应急物资配置分析 | 世界地震工程 |
141
|
赵文武 | 近10年土壤水蚀研究进展与展望:基于文献计量的统计分析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
142
|
赵文武 |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0年学术论坛述评 | 生态学报 |
143
|
赵文武 | 后疫情时代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加速行动的推动 | 生态学报 |
144
|
赵文武 | 应对气候和生态环境危机 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UNEP与自然和谐共处报告简述 | 生态学报 |
145
|
赵文武 | 多重压力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探究——IGU-GFE地理学与可持续研讨会简述 | 生态学报 |
146
|
赵文武 | 气候系统中临界转变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 地球科学进展 |
147
|
周丁扬 | 粮食主产区河南省耕地撂荒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 农业机械学报 |
148
|
周红敏 | 塞罕坝地区高空间分辨率叶面积指数时序估算与变化检测 | 遥感学报 |
149
|
周尚意 |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村落”命名手段的效果分析——以江西省的空间制图分析为例 | 地理科学进展 |
150
|
周尚意 | 对地域文化与核心—外围模型参数结合的探索 | 地理学报 |
151
|
朱华晟 | 长三角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应急与产业政策响应—基于政策文本的词频分析 | 现代城市研究 |
152
|
朱文泉 | 基于Sentinel-2数据的天山山地针叶林识别方法研究 | 遥感技术与应用 |
153
|
朱文泉 | 基于多源数据产品集成分类制作的青藏高原现状植被图 | 太平洋在线会员官方网学报(自然科学版) |
154
|
朱秀芳 | 中国综合农业分区下的Ångström-Prescott公式系数逐月校正与优选 | 地理学报 |
155
|
朱秀芳 | 干旱对灌溉和雨养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对比分析 | 遥感技术与应用 |
156
|
朱秀芳 | 基于趋势产量和干旱指数的河南省冬小麦单产估算 | 麦类作物学报 |